投訴人許先生常年住在廣州郊區裏的房子,偶爾回沙河大街市區家中小住,每每回去卻發現先烈路上的護欄是越來越高,“那個地方交通繁忙,人流密集,所以交警把護欄弄得越來越高。”
今年2月份,許先生發現沙河大街護欄的高度正好與人的脖子高度持平,“我之前看新聞,說人的脖子如果不小心被護欄卡住,人立刻動彈不得最嚴重甚至喪命。”
許先生所言並不是危言聳聽,記者檢索後發現,全國各地確有“護欄卡人”的報道,並且已有先後三條人命命喪護欄。
2016年,陝西西安、米脂各發生兩起脖頸卡入護欄,使人窒息身亡事件,其中一名還是懷孕8個多月的孕婦,雖最後被送入醫院搶救,但孕婦及體內胎兒均未得救。
事發時,有目擊者稱該名孕婦身靠護欄准備休息,但不慎頸部滑落護欄,並當場失去意識。
而在更早的2013年,在北京同樣有女子因頭頂護欄身體下滑,脖頸順勢卡進了護欄中間,僵持半小時後送入醫院,但還是失去了生命。
而沙河大街的白色凯发体育主页正巧与许先生所看的危险护栏样式一致,深恐周围行人安全的许先生便想到了向羊城晚报求助,“虽说那里交通秩序确实很差,但人的安全比交通秩序更重要,为什么这种有缺陷的护栏还会生产使用出来?”
现场:服装批发城密布 人车争道
記者來到了爆料人所提及的沙河大街先烈東路路段。整條先烈東路不過1公裏長,卻彙聚著諸多如大時代網絡批發城、富麗網絡服裝批發城等服裝批發商城。
早上10點,正巧是服裝批發市場最忙碌時刻的開場。手推車上是一袋袋包裝好的貨物,整齊摞放堆成小山。有些貨物過多的推車甚至需要兩名小哥一前一後推拉才可行走。更多的運貨小哥拉著一車車待發的服裝貨物在道路內、在斑馬線內橫沖直撞。偶有行累的路人,倚靠在高高的欄杆上稍作歇息。
爲了防止人車沖突,先烈東路特設了非機動車道便于運貨的手推車行走,也因此在先烈東路足有五道護欄之多,分別將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隔離開來。
“這裏人又多,車又多,如果不是設了這些護欄,車都過不去幾輛。”在現場路口執勤的交警說道,先烈東路的斑馬線路口配備了三名執勤人員維持秩序,面對龐大人流執勤人員口哨聲不斷,“這些人是不看紅綠燈的,車和車之間稍微有點縫隙他們就鑽。”
據執勤人員描述,等到中午11、12點人流量最大時,之前不設護欄的先烈東路交通基本處于癱瘓狀態,後設的較矮護欄,也對往來商家沒有一丁點的防護作用,“以前護欄低,設在這他們也照翻,把貨物直接從護欄頂上運,人一翻護欄就走。”
“我這一個手拉車上就有10家的貨,送貨點繞遍整個沙河,兩小時內要全部送完,”在現場,記者攔住了一個闖紅燈運貨的小哥,談及交通秩序的遵守他也十分無奈,“我是真趕時間,送完這些貨還要再去工廠打包,中大拿貨,如果走斑馬線的話,等于多浪費半個點的時間。”運貨小哥剛說完話,便又直接抄近路闖紅燈去往對面的禺東西路送貨點。
实测:5.5CM护栏宽度 脖颈难入
先烈東路的護欄究竟能否殺人?
記者再次來到了先烈東路。根據實測可得出,先烈東路區分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護欄高度正好爲1.4M,記者本人身高164CM,護欄最高點正對記者鼻尖。若是身高爲150CM的女士或170CM的男士,則護欄與脖頸位相差較大,難以順勢滑入。
再来是凯发体育主页与护栏之间间距宽度约为5.7CM。记者脖子直径为10.5CM,难以滑进不过记者脖子半数之长的护栏内。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几名小学生围绕护栏玩闹,小孩子脖颈远较成年人细幼,是否有可能不慎被护栏所卡?
记者发现小女孩脖子宽度直径约为8.5CM,也依然较难将脖颈滑入凯发体育主页之间。如此看来,在先烈东路脖颈滑入护栏的可能性较低。
那麽,廣州到底有沒有“殺人”護欄呢?記者途經新港中路時,意外發現人行道邊的護欄寬度約爲8.5CM,如若不慎孩子的幼小脖頸確有可能不慎滑入護欄中,造成慘劇。
有關部門:護欄設置合乎國家標准
據廣州市交警介紹,在先烈東路所設的護欄的確合乎國家標准,在護欄高度設置上國標只有規定護欄的最低高度,並沒有限制護欄能設多高,而在護欄與護欄之間的寬度設置上並沒有相關規定。之所以在先烈東路設置高護欄也是從安全角度出發,“之前發生過大量的人翻越護欄情況,包括很多商家進貨都是直接在護欄上方進行,十分危險。”
記者通過查閱有關資料發現,廣州市現存對護欄的設計標准在2010年時正式啓用,規定了各區統一采用白色波形形式的護欄。
如若此種波形形式的護欄真的存在問題,據廣州市交警所言,在護欄更換上也沒有那麽容易,“采購需要走一系列程序,並且需要動用政府財政資金。”
在暨南大學規劃教授胡剛的眼中,護欄是否易卡人並不是護欄設計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護欄設計的初衷在于有效將人行道與車道分隔開來,“廣州由于是人行道直接連接快車道,爲了能保護行人,使交通更加通暢,因此設置了護欄,就是怕人走下去車也開不快,對人和車而言都危險。”